跳到主要內容


程式語言學習概論(1)

程式語言

介紹

      程式語言是一種跟電腦溝通的語言,就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樣(人的語言也被稱為自然語言),跟人類的語言一樣電腦程式語言也是有很多種類的,種類不同強項不同,因此在學習的時候必須確認自己學習的目的,來確立自己應該學哪種程式語言,而本blogger給的建議都是給新手,也就是完全沒學過或是學過卻完全不知道在學什麼的人。

歷史

電腦發展史

名稱說明
1642計算尺可以計算八進位的尺
1801雅卡爾織布機可以用卡孔編輯圖案的織布機
1820第一部完全可程式化計算機用來自動化處理數據
1930-1940模擬計算機針對機械或電子進行模擬分析使用
1941第一部電子計算機可程式化,二進制運算
1959-1964第二代計算機使用微處理器
1960第三代計算機可商業化生產
1970第四代計算機降低成本後,大量生產的電腦


程式語言發展史

名稱
1940之前打孔卡
1940年代組合語言
1954Fortran
1958Lisp
1959COBOL
1972C語言
1978SQL
1983C++
1987Perl
1991Python
1995Java
1995JavaScript
1995PHP
2001C#
2014Swift

      表格內容沒有非常詳細,但可以看到隨者電腦的進步,也帶動程式語言發展,尤其是第四代電腦發表後,各種程式語言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學習方法

      我認為的好的學習方式為從基本於法開始,中間學習各種檔案開啟以及內容處理,再來與資料庫連線跟其他種類的函式庫使用,進而研究設計模式以便大型軟體開發,再有時間之餘研究如何優化程式等議題。

  • 變數定義
  • 條件敘述
  • 回圈
  • 函數
  • 類別或結構
  • 開起檔案
  • 與資料庫連結
  • 資料結構與演算法
  • 函式庫的應用
  • 設計模式
  • 其他

一開始學習建議學習的語言

       這些建議選項不是依照難易度排序,只是單純以照在排行榜上常見的程度選出來的,又再依照使用領域選出,一開始並不建議從C開始學習,因為學習難度最高,而本人建議先學Python,再去學C#,可以縮短撞牆期,也較不會喪失信心。


  • C
  • C++
  • C#
  • Java
  • Javascript
  • Python
  • Swift
下圖為2018-IEEE上的排行,Web意思為與網路相關,Mobile意思為與行動裝置有關,Enterprise意思為商用軟體(通常為桌機),Embedded意思為嵌入式系統,而Swift為Apple系統的必要學習程式,故也特別列出,當然也排出個人比較不喜歡的程式語言。


排行參考網站:



教學目前不包含對各種語言最佳化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如何快速學會程式語言。


投影片-slideshare:程式語言學習概論(1)
影片-youtube:程式語言學習概論(1)
程式碼-Github:程式語言學習概論(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ython-資料庫-mongodb-pymongo

Python 資料庫 mongodb-pymongo 安裝: linux、mac:pip3 install pymongo windows: import pymongo client = pymongo.MongoClient("mongodb://localhost:27017/") db = client['demo_db'] col = db['demo_col'] dict1 = { "name": "ab123ab456g", "day": "1890-04-05" } result = col.insert_one(dict1)  dict2 = [   { "name": "ki", "day": "1666-1-1"},   { "name": "aa", "day": "1222-11-11"},   { "name": "gg-gg", "day": "1333-02-22"},   { "name": "T-T", "day": "1444-03-02"},   { "name": "f-f", "day": "1555-01-01"} ] result = col.insert_many(dict2) result = col.find_one() print(result) results = col.find() for result in col.find(): print(result) results = col.find() query = {'

程式語言概念-條件敘述

程式語言概念 條件敘述 上一篇的比較運算就是用來描述條件的,如變數a跟變數b,範例如下。 a>b a=>b a==b a<=b a<b a!=b 上一篇的邏輯運算可以連接不同條件,如:a>b and c>b。 在寫程式的時候,可以使用條件式加上需要的條件敘述,進行流程控制,達到程式結構化的目的,常見的條件式if-else、if-else if- else、switch。 條件式可以進行選擇流程,選擇流程種類如下。 單一選擇 雙向選擇 多向選擇 單一選擇: 用於當某些條件達成之後,就執行,如:下雨了嗎?沒有,沒事,有,帶傘。 流程圖 雙向選擇: 用於當某些條件達成之後,執行A,不然執行B,如:請問數字是奇數嗎?是,奇數,不是,偶數。 流程圖 多向選擇: 用於判斷某變數是否為A、B、C、...、其他,如:請問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流程圖  投影片-slideshare:程式語言概念_變數  影片-youtube:程式語言蓋面_變數  程式碼-Github:程式語言概念_變數 下一單元:程式語言概念_ 迴圈

程式語言概念-資料結構

程式語言資料結構 資料結構 在討論資料結構時,必須先暸解記憶體的運作過程,首先作業系統會將記憶體(RAM)分頁,切割成特定大小的區塊,來給運作的程式使用,在程式啟動後,會先將編譯過後的程式碼載入到記憶中,並運行,而這些程式碼有些只運行一次,有些則運行多次,如程式的初始化指運行一次,如程式操作運行多次。 而在運行程式時,會運行到有變數的段落,此時就會定義一段記憶體給該變數,而其大小會隨其資料型態改變,當有相同資料型態的資料需要儲存時,通常會用陣列,把需要的資料大小告知後,把相同類型的資放在一起,而陣列是一種資料結構,其一旦宣告後,其記憶體大小就不再改變,因此有靜態的特性,所以相對的,在操作資料結構時會改變其記憶體大小的就是動態的,所以動態的資料結構,會有如何建立、如何搜尋、如何更新、如何刪除的問題,這也衍生到資料庫的CRUD(Create、Read、Update、Delete)這概念,因此在討論的時候會把時間複雜度跟空間複雜度做介紹,這樣是比較全面的做法。 而在儲存資料的時候,會有需要自訂義資料的時候,這也會影響到資料的基本大小,而自定義的型態,通常會使用struct跟class來定義,在各種語言通常struct為value type,class為refference type,兩者在意在,struct 在定義完之後可以像一般的資料型態使用,定義的變數的資料內容是存值,所以不會相互干涉,而class則會,所以class 都會使用new的宣告新的物件,不過這些東西的細部定義需要參考該官方網站的內容,此外還有point type。 常見的資料型態 陣列 array 堆疊 stack 佇列 queue 連結串列 linked list 樹 tree 圖 graph 堆 heap 雜湊表 hash 串列 list 字典 dict 其他 陣列 為靜態的,其記憶體大小在初始化之後,便不能在變動。 連結串列 為動態的資料結構的基本型,由struct、指標跟變數組成,用來構成其它的資料結構。 堆疊 與 佇 列為相似的結構,由多個連結串列組成,目的是用來儲存資料,並後存放資料先被使用,想像疊書,疊十層高,然後從上面開始拿。 佇 列 由多個連結串列組成,目的是用來儲存資料,並先存放資料先被使用,排隊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