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Python-介紹

Python

介紹

      Python是一種直譯語言(也稱解譯器),也是一種腳本語言,他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容易寫
  2. 功能想當多
  3. 跨平台
  4. 容易擴充
      也是因為以上特點,所以可以在各個平台上看到(Windows, Linux, Mac),也可以看到在許多領域上使用,網路、商業軟體、嵌入是系統,這也說明他有龐大的模組支援。

      而在看直譯器本身會發現會有CPython,、PyPy、Jython等,但是只要在使用上大多還是使用CPython,而CPython就是使用C語言寫成的Python直譯器,想必只以知道PyPy就是用Python寫的,Jython就是用Java寫的,當然詳細要知道如何寫成的,需要去了解編譯器,而這個東西的理解,也需要演算法跟資料結構的學習。

版本

      目前學習過程中,建議使用3.7版本,除非使用的模組只有在Python2中能夠使用。
      Python的官方網站
  • Python 1.0 - 1994 
    • Python 1.2 - 1995 
    • Python 1.3 - 1995 
    • Python 1.4 - 1996 
    • Python 1.5 - 1997 
    • Python 1.6 - 2000 
  • Python 2.0 - 2000 
    • Python 2.1 - 2001 
    • Python 2.2 - 2001 
    • Python 2.3 - 2003 
    • Python 2.4 - 2004 
    • Python 2.5 - 2006 
    • Python 2.6 - 2008 
    • Python 2.7 - 2010 
  • Python 3.0 - 2008 
    • Python 3.1 - 2009 
    • Python 3.2 - 2011 
    • Python 3.3 - 2012 
    • Python 3.4 - 2014 
    • Python 3.5 - 2015 
    • Python 3.6 - 2016
    • Python3.7  - 2018 

Python的Zen


      在終端機下進入到Python之後,輸入 import this ,你可以看到Python的Zen,也就是中心思想。

圖片上的內容如下:

Python 2.7.15 (default, Jun  7 2018, 19:31:23) 

[GCC 4.2.1 Compatible Apple LLVM 9.1.0 (clang-902.0.39.2)] on darwin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import this

Beautiful is better than ugly.
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Simple is better than complex.
Complex is better than complicated.
Flat is better than nested.
Sparse is better than dense.
Readability counts.
Special cases aren't special enough to break the rules.
Although practicality beats purity.
Errors should never pass silently.
Unless explicitly silenced.
In the face of ambiguity, refuse the temptation to guess.
There should be one--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obvious way to do it.
Although that way may not be obvious at first unless you're Dutch.
Now is better than never.
Although never is often better than *right* now.
If the implementation is hard to explain, it's a bad idea.
If the implementation is easy to explain, it may be a good idea.
Namespaces are one honking great idea -- let's do more of those!


第一個程式Hello World

      所有的程式語言的第一個程式,Python相當簡單,print是印出,而單引號中間是字串,也就是用print這個函數,把“Hello World”這串字串傳入,這樣就可以在螢幕上顯示Hello World了,這個範例代表輸出的概念。

print('Hello World')


第二個程式Hello, you

    注意在這個範例目的是要將鍵盤輸入存入變數中,使用了input函數,函數代入的字串會顯示在螢幕當中,讓使用者看到,讓使用者輸入自己的名字,注意這只有在Python3能夠執行,因為在Python2-input函數要在Name前後增加單引號才能夠輸入,這個例子代表輸入到輸出。


var = input('What is your Name?')
print('Hello, ' + var)

開發環境

      個人開發環境習慣是終端機,編輯器用Sublime,這部分只是因為習慣而已,還可以看建議的開發環境給大家參考開發環境要如何建置。


PyPI
www.python.org
PEP



 投影片-slideshare:Python_介紹
 影片-youtube:Python_介紹
 程式碼-Github:Python_介紹  
下一單元:Python-安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ython-資料庫-mongodb-pymongo

Python 資料庫 mongodb-pymongo 安裝: linux、mac:pip3 install pymongo windows: import pymongo client = pymongo.MongoClient("mongodb://localhost:27017/") db = client['demo_db'] col = db['demo_col'] dict1 = { "name": "ab123ab456g", "day": "1890-04-05" } result = col.insert_one(dict1)  dict2 = [   { "name": "ki", "day": "1666-1-1"},   { "name": "aa", "day": "1222-11-11"},   { "name": "gg-gg", "day": "1333-02-22"},   { "name": "T-T", "day": "1444-03-02"},   { "name": "f-f", "day": "1555-01-01"} ] result = col.insert_many(dict2) result = col.find_one() print(result) results = col.find() for result in col.find(): print(result) results = col.find() query = {'

程式語言概念-條件敘述

程式語言概念 條件敘述 上一篇的比較運算就是用來描述條件的,如變數a跟變數b,範例如下。 a>b a=>b a==b a<=b a<b a!=b 上一篇的邏輯運算可以連接不同條件,如:a>b and c>b。 在寫程式的時候,可以使用條件式加上需要的條件敘述,進行流程控制,達到程式結構化的目的,常見的條件式if-else、if-else if- else、switch。 條件式可以進行選擇流程,選擇流程種類如下。 單一選擇 雙向選擇 多向選擇 單一選擇: 用於當某些條件達成之後,就執行,如:下雨了嗎?沒有,沒事,有,帶傘。 流程圖 雙向選擇: 用於當某些條件達成之後,執行A,不然執行B,如:請問數字是奇數嗎?是,奇數,不是,偶數。 流程圖 多向選擇: 用於判斷某變數是否為A、B、C、...、其他,如:請問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流程圖  投影片-slideshare:程式語言概念_變數  影片-youtube:程式語言蓋面_變數  程式碼-Github:程式語言概念_變數 下一單元:程式語言概念_ 迴圈

程式語言概念-資料結構

程式語言資料結構 資料結構 在討論資料結構時,必須先暸解記憶體的運作過程,首先作業系統會將記憶體(RAM)分頁,切割成特定大小的區塊,來給運作的程式使用,在程式啟動後,會先將編譯過後的程式碼載入到記憶中,並運行,而這些程式碼有些只運行一次,有些則運行多次,如程式的初始化指運行一次,如程式操作運行多次。 而在運行程式時,會運行到有變數的段落,此時就會定義一段記憶體給該變數,而其大小會隨其資料型態改變,當有相同資料型態的資料需要儲存時,通常會用陣列,把需要的資料大小告知後,把相同類型的資放在一起,而陣列是一種資料結構,其一旦宣告後,其記憶體大小就不再改變,因此有靜態的特性,所以相對的,在操作資料結構時會改變其記憶體大小的就是動態的,所以動態的資料結構,會有如何建立、如何搜尋、如何更新、如何刪除的問題,這也衍生到資料庫的CRUD(Create、Read、Update、Delete)這概念,因此在討論的時候會把時間複雜度跟空間複雜度做介紹,這樣是比較全面的做法。 而在儲存資料的時候,會有需要自訂義資料的時候,這也會影響到資料的基本大小,而自定義的型態,通常會使用struct跟class來定義,在各種語言通常struct為value type,class為refference type,兩者在意在,struct 在定義完之後可以像一般的資料型態使用,定義的變數的資料內容是存值,所以不會相互干涉,而class則會,所以class 都會使用new的宣告新的物件,不過這些東西的細部定義需要參考該官方網站的內容,此外還有point type。 常見的資料型態 陣列 array 堆疊 stack 佇列 queue 連結串列 linked list 樹 tree 圖 graph 堆 heap 雜湊表 hash 串列 list 字典 dict 其他 陣列 為靜態的,其記憶體大小在初始化之後,便不能在變動。 連結串列 為動態的資料結構的基本型,由struct、指標跟變數組成,用來構成其它的資料結構。 堆疊 與 佇 列為相似的結構,由多個連結串列組成,目的是用來儲存資料,並後存放資料先被使用,想像疊書,疊十層高,然後從上面開始拿。 佇 列 由多個連結串列組成,目的是用來儲存資料,並先存放資料先被使用,排隊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