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程式語言概念-演算法

程式語言概念
演算法

演算法基本上,分成排序、搜尋、最短路徑單源、最短路徑多源、最小生成樹、最大流量最小割、拓樸排序、線性規劃、hash function、近似、隨機、分制法、動態編程、貪婪等議題的討論,在進行程式優化時,會對函式庫所使用到的演算法,重新撰寫,以節省編譯跟載入時間。
以下就依序對上述議題進行討論,另外比較的時候,需要用同樣的資料結構進行比較。


交換(Swap)

最基本的概念,用於把兩筆資料的記憶體位置互換,所有演算法都會用到。

排序

排序主要目的是對資料進行值得比較,並依照大小順序排序,由小開始,亦可由大開始。
以下是排序演算法種類,氣泡、選擇、插入、快速、合併、堆疊、桶

氣泡:最簡單的排序演算法,把數值大的往後移動或是把數值小的往前移動,另有同時進行兩種動作的shaker sort。

選擇:找尋最小值或最大值,並將移動到最前位置之後,依序知道所有元素執行完成。

插入:把資料分成已完成排序的區域以及未完成的區域,並把未完成區域的資料不停放入已完成的區域。

快速*:選定一直當作基準值,與基準值比較交換資料位置,再將基準值兩側的值進行前述排序,直到排序結束。

合併*:分制法應用,把資料拆成小資料在合併。
堆疊*(二元堆疊):以樹的結構進行排序,把樹中最大的值移動在上放位置,之後數字再依序排序,此演算法是利用樹的搜尋速度的優勢。

桶*:把資料分到個別的桶中進行排序,然後再合併。
常用的排序法有,快速、合併、堆疊、桶,快速為大多語言預設的演算法,合併需要額外的記憶體,堆疊目前應用來進行排序執行順序,桶在資料龐大時可以拆散資料進行排序。
各種排序時間複雜度比較

搜尋

搜尋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已經建立的資料結構,對其內容進行搜尋,搜尋特定的資料,所以針對不同的資料結構會有不同的演算法,常見的有Linear Search、binary tree Search、深度優先搜尋、廣度優先搜尋、A*

Linear Search:一一比對進行搜尋

binary tree Search:把資料轉成binary tree(有排序過的)後,再進行搜尋,缺點需要花費時間轉乘binary tree。

深度優先搜尋:對樹或圖進行搜尋,在搜尋時會以深度作為優先,會往下走直到無法往下走為止

廣度優先搜尋:對樹或圖進行搜尋,在搜尋時會以寬度作為優先,會往旁枝走直到沒有旁枝為止

A*:主要用於圖的資料結構,用來搜尋兩點之間的路徑。

最短路徑單源


主要用來解決兩點最短路徑問題,常見的有Dijkstra's algorithm(不可以有負權重)、Bellman–Ford algorithm(可以有負環)、Floyd-Warshall algorithm(可以有負權重,但不可以有負環)。

最短路徑多源

同最短路徑單源,並重複對各源進行運算。

最小生成樹

找尋圖中,連接所有點的最小權重生成,並把結果存成樹,也就是把圖轉成樹,此樹的權重是此圖的最小權重,常見的有Prime、Krustal。

最大流量最小割

最大流量就等於割最小流量,也就是把圖分成兩邊,而把圖型分成兩邊的那條線,就是所謂的割,而最大流量必定不能超過此割,此割的流量必須最小,有最大流量最小割定理對此進行證明,常見演算法有ford-fulkerson、edmonds-karp,用於網絡需要最大流量,如管路、網路或財務決策。

拓樸排序

DAG圖才能進行拓樸排序,可以把流程中的活動進行排序,決定順序。

線性規劃

線性規劃是在優化問題中的重要地位,在作業研究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處理。

hash function

MD5、SHA1用於加密、壓縮、解壓縮的演算法。

近似

最部分進行最佳化,常用的有線性規劃、貪婪演算法。

隨機

在演算法中加入隨機函數。

分治法

分治法是將問題拆成小問題、運算、再合併,但是這些小問題彼此之間無關連性。

動態規劃

動態規劃是將問題用數學模型描述,並拆成小問題、運算、再合併,但是這些小問題彼此之間有關連性。

貪婪

貪婪是將問題拆成小問題、運算、再合併,但是運算是對小問題最佳化。

練習-高中生解題系統-https://cat.nknush.kh.edu.tw/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ython-資料庫-mongodb-pymongo

Python 資料庫 mongodb-pymongo 安裝: linux、mac:pip3 install pymongo windows: import pymongo client = pymongo.MongoClient("mongodb://localhost:27017/") db = client['demo_db'] col = db['demo_col'] dict1 = { "name": "ab123ab456g", "day": "1890-04-05" } result = col.insert_one(dict1)  dict2 = [   { "name": "ki", "day": "1666-1-1"},   { "name": "aa", "day": "1222-11-11"},   { "name": "gg-gg", "day": "1333-02-22"},   { "name": "T-T", "day": "1444-03-02"},   { "name": "f-f", "day": "1555-01-01"} ] result = col.insert_many(dict2) result = col.find_one() print(result) results = col.find() for result in col.find(): print(result) results = col.find() query = {'

程式語言概念-條件敘述

程式語言概念 條件敘述 上一篇的比較運算就是用來描述條件的,如變數a跟變數b,範例如下。 a>b a=>b a==b a<=b a<b a!=b 上一篇的邏輯運算可以連接不同條件,如:a>b and c>b。 在寫程式的時候,可以使用條件式加上需要的條件敘述,進行流程控制,達到程式結構化的目的,常見的條件式if-else、if-else if- else、switch。 條件式可以進行選擇流程,選擇流程種類如下。 單一選擇 雙向選擇 多向選擇 單一選擇: 用於當某些條件達成之後,就執行,如:下雨了嗎?沒有,沒事,有,帶傘。 流程圖 雙向選擇: 用於當某些條件達成之後,執行A,不然執行B,如:請問數字是奇數嗎?是,奇數,不是,偶數。 流程圖 多向選擇: 用於判斷某變數是否為A、B、C、...、其他,如:請問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流程圖  投影片-slideshare:程式語言概念_變數  影片-youtube:程式語言蓋面_變數  程式碼-Github:程式語言概念_變數 下一單元:程式語言概念_ 迴圈

程式語言概念-資料結構

程式語言資料結構 資料結構 在討論資料結構時,必須先暸解記憶體的運作過程,首先作業系統會將記憶體(RAM)分頁,切割成特定大小的區塊,來給運作的程式使用,在程式啟動後,會先將編譯過後的程式碼載入到記憶中,並運行,而這些程式碼有些只運行一次,有些則運行多次,如程式的初始化指運行一次,如程式操作運行多次。 而在運行程式時,會運行到有變數的段落,此時就會定義一段記憶體給該變數,而其大小會隨其資料型態改變,當有相同資料型態的資料需要儲存時,通常會用陣列,把需要的資料大小告知後,把相同類型的資放在一起,而陣列是一種資料結構,其一旦宣告後,其記憶體大小就不再改變,因此有靜態的特性,所以相對的,在操作資料結構時會改變其記憶體大小的就是動態的,所以動態的資料結構,會有如何建立、如何搜尋、如何更新、如何刪除的問題,這也衍生到資料庫的CRUD(Create、Read、Update、Delete)這概念,因此在討論的時候會把時間複雜度跟空間複雜度做介紹,這樣是比較全面的做法。 而在儲存資料的時候,會有需要自訂義資料的時候,這也會影響到資料的基本大小,而自定義的型態,通常會使用struct跟class來定義,在各種語言通常struct為value type,class為refference type,兩者在意在,struct 在定義完之後可以像一般的資料型態使用,定義的變數的資料內容是存值,所以不會相互干涉,而class則會,所以class 都會使用new的宣告新的物件,不過這些東西的細部定義需要參考該官方網站的內容,此外還有point type。 常見的資料型態 陣列 array 堆疊 stack 佇列 queue 連結串列 linked list 樹 tree 圖 graph 堆 heap 雜湊表 hash 串列 list 字典 dict 其他 陣列 為靜態的,其記憶體大小在初始化之後,便不能在變動。 連結串列 為動態的資料結構的基本型,由struct、指標跟變數組成,用來構成其它的資料結構。 堆疊 與 佇 列為相似的結構,由多個連結串列組成,目的是用來儲存資料,並後存放資料先被使用,想像疊書,疊十層高,然後從上面開始拿。 佇 列 由多個連結串列組成,目的是用來儲存資料,並先存放資料先被使用,排隊的概